由政策驱动和流动性狂飙引致A股市场的近期非理性繁荣,尽管可以为疲弱的中国经济注入一些兴奋因子,却再度印证了中国股市难以摆脱的“政策依赖症”。本质上缺乏宏观经济基本面与微观市场主体业绩改进支撑的中国股市,或许由于各路资金的疯狂赶集而在未来数月里创下惊世纪录,但A股当下的运行轨迹对于锻造强大的资本市场而言,无异于饮鸩止渴。
过去5年里,在全球主要经济体股市中一直位居表现最差之列的A股,最近一个月来突然大踩油门,尤其是在央行降息大旗的指引下,上周交易额破万亿纪录,令人瞠目结舌。A股成为今年全球最佳股市之一应该没有太多悬念。
中国股市近期的狂飙突进明显加快了亿万股民投资激素的分泌速度,A股市场过去6周里开户数均超过20万人次,基金投资者亦空前活跃。另一方面,国内外有实力的投资银行也纷纷派出吹鼓手,高喊A股超级牛市到来。大摩分析师近日干脆给出了A股翻番的时间表———未来18个月。高盛预言明年将有4000亿元资金从楼市转入股市。德银分析师则将A股列为今年全球最佳资产。国泰君安、申银万国等国内券商接连拉高看涨预期,个别分析师甚至号召股民卖掉房子买股票。这种不负责任的投资建议相信老股民不应感到陌生。一些学术机构也不忘跟风,大胆预测A股明年将摸高至5000点,有人更是放言,此轮牛市是国家大战略的一部分。所有这些,大有形成全民赶集A股之势。
从资本市场的周期性表现来看,A股在连续低迷数年之后,即便在缺乏基本面支撑的情况下,由于政策与投机因素的交合而出现指数修复性上扬,是非常自然的市场现象。美股过去6年来在美国经济基本面未出现根本性好转的情况下上涨2倍多,除了苹果等少数微观主体业绩骄人拉抬市场参与热情之外,国内外资金对美股的赶集就是最为重要的推动力。但长期而言,资本市场的发展必须尊重市场规律与内在逻辑,如果没有良好的经济基本面支撑,如果没有基于技术进步与效率改进的实体经济持续增长,任何资本市场的表面繁荣最终都将面临资产价格泡沫破灭的惩罚。
就A股近期的表现而言,即便那些唱高中国股市的市场人士都承认,中国股市是在实体经济存在结构性困难的情况下,通过引入流动性注入资本市场进而激活股市繁荣景象的。具体而言,大概有六七类资金今年以来陆续切换投资轨道至资本市场,如产业与金融资本从房地产、矿产、信托、保险等领域撤离冲进股市,以及由于降息引致的资金成本降低而引爆资金进入权益类市场的热情等等。概而言之,股市最近一段时期的牛市行情是由流动性一手推动,本应进入实体经济的天量资金涌入资本市场,使“人造牛市”在中国市场再度上演。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志在打造全球第二大证券市场是非常自然的逻辑安排,股市市值超过日本亦非终极目标。因为无论是当前还是中长期,中国其实都不缺做大做强A股市场的基本要素。然而过去这些年来,A股表现之所以与市场期望与中国经济成长存在落差,显性的原因在于市场参与主体的良莠不齐与败德行为泛滥,进一步的原因在于监管的缺位与改革进程中遭遇的各种阻力,深层次原因则是原有机制设计的不合理,导致A股发展未能有效尊重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在逻辑。
回望过去6年中,A股曾在熊市通道中长期徘徊,估值不断刷新历史新低。市场失血现象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例如2013年就有超过2000亿元的资金从股市撤离。另一方面,排队等待IPO的公司一眼望不到边。沉疴积重的中国股市,若要焕发生机,进而走上良性发展轨道,不仅需要输血,更需要恢复造血功能,让上市公司业绩来支撑股价上涨。
如今,各路资金的疯狂入市正在营造一场轰轰烈烈但风险集聚的投机盛宴。笔者相信,估值偏低的蓝筹股会出现修复性上涨,但本质而言,本轮股市盛宴是有实力市场参与主体导演的一轮财富版图重新洗牌的大博弈。尽管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中国的金融结构,但只要退市制度依然挂在墙上,只要借壳重组现象此起彼伏,只要信息严重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A股依然难以走出暴涨暴跌怪圈。
中国资本市场的下一步改革,无论选取何种突破口,均离不开营造成熟股市有序运行所需的基本政策环境:有效的监管、健全的金融体系以及配套的制度环境。尤其是透明和有效的契约法及执法体系、良好的会计制度与惯例、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和可靠的支付与结算制度等。而投资者市场信心的增强与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均离不开相关制度的执行,完善乃至破除既得利益者对改革设置的重重阻力。进一步的,资本市场的存量改革不可松懈,要让劣质市场主体如坐针毡直至被清理出局。
中国A股不可能像美国股市那样仅仅可以凭借美元本位即可获得全球资金的赶集,而必须依循内生性发展路径,通过优胜劣汰机制的贯彻落实,构建股市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落实到具体工作中,中国亟待尽快培育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运营、监管和中介队伍。换句话说,要建设强大的资本市场,亟需打造一支具有前瞻性眼光的产业资本队伍,亟需打造一支具备金融资本力嗅觉的监管专才队伍,亟需打造一支比肩美欧同行的投资银行家队伍,以构筑能够全方位参与全球金融分工,领军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金融人才方阵。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2015年7月3日